教学

与知名艺术家面对面,在美育中国课堂上感悟艺术创造之美

创建时间:  2024/01/10  郑兴兰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美育中国课程的第二单元为“美育兴国”,截止1月4日,第二单元的课程内容授课完成。“美育兴国”板块的三位主讲者分别是国画、油画与雕塑界的知名艺术家,课堂上,他们与学生面对面,带领学生一起感悟艺术之美。

毛冬华、史晨曦老师主讲的“笔墨当随时代——中国画审美语言的传承与转型”课堂上,毛冬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她珍藏的近现代名家齐白石、黄宾虹、刘海粟等名家作品,以“物”谈艺。史晨曦老师以“美育何以兴国”作为切入点,带领同学感受近现代历史变迁最跌宕的时期,突显图像对政策宣讲、文化传播、感化民众的重要作用,强调在“史”的轴线上锁定“兴国”的坐标。在“笔墨个案”中,还以他自己的笔墨实践为例,细述创作历程以及心得。授课过程中,同学们积极思考侃侃而谈,并纷纷表示,他们通过学到的国画形式分析方法,真切感受到了笔墨与留白传达出的意境与美感。课程最后,毛老师与史老师赠予学生饱含祝福的笔墨字画,鼓励他们开展艺术探索活动。

“笔墨当随时代”课堂实录

李根老师以“民族的血液——中国现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审美语言”,为同学们讲授了关于历史画在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,在艺术史上享有的崇高地位,同时创作历史画也是对艺术家是全面能力的考验。李根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,谈及历史画创作除了艺术家自己创造力的之外,需要注意的党史、政治等外在因素影响,同时,在对《占领总统府》《启航》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历史作品深入分析后,扭转了一些学生对于中国油画发展水平的认知,认识到“油画不再是西方专属,而是一种融入民族血液”的本土化表达手法。同学们也从课程中学会了耐心和细致的观察,提升了自己在文化理解、细节观察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能力。

“民族的血液”课堂实录

美育中国的第七讲,由著名艺术家蒋铁骊教授为学生带来“大美之艺与传世之作——塑造国家艺术形象的审美工程”的内容。蒋老师从“古代雕塑之民族精神象征”说起,以原始雕刻实例引证雕塑自产生之初便留存人类历史进程与记忆,指出雕塑艺术表达特定文化价值、传承民族文化遗产、强化民族精神记忆、肩负国家形象表达。他详细讲解了《人民英雄纪念碑》浮雕、毛主席纪念堂雕塑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“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”等国家主题的经典传世之作,如何强化历史记忆、弘扬民族精神、塑造国家形象的。在“我的雕塑实践与探索”部分,蒋铁骊教授结合近年来创作的主题雕塑,展示了十几件熔铸“上海精神”的珍贵作品,如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主题雕塑《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》、上海机器工会成立百年纪念雕塑《新生的力量》、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主题雕塑《忠诚与奉献》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题雕塑《五卅运动》等作品,并鼓励同学们从个体与集体出发,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,面向时代文化、服务社会发展、彰显城市精神、表现中国记忆。同学们课后留言表示要去蒋老师创作的雕塑作品地打卡留念。

“大美之艺与传世之作”课堂实录

美育中国课程积极探索不同“新配方”的教学模式,此单元课程让知名艺术家与学生面对面聊创作心得,使学生能够更具体地了解艺术创作过程,感知艺术之美,理解文化之美,从而建立起对美的独特认识,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、创造能力和文化修养,使其成为有思想、有创意的美育人才,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。

上一条:喜报!上海美术学院新增2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

下一条:上海美术学院召开本科实践育人工作专题会议